审核评估111问学习(五)丨学生发展 - 校内外广告 - Discuz! Board - Powered by Discuz!

Discuz! Board

搜索
查看: 7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审核评估111问学习(五)丨学生发展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17:1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审核评估111个问题丨学生发展



75.学校总体及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结构特征如何?(如学生性别、民族、区域、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学生教育背景等)

(1)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4个,涵盖理学、工学、农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招生层次为本科录取批次,招生类别包括普通类文(理)科、艺术类(含美术、音乐)、体育类、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合作办学、定向招生等5种招生类别。多年来,学校招生规模基本稳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7万名。

(2)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多年来,学校在广东招生录取新生投档分数线超过省控制分数线且分数线逐年提高,投档线位居全省同批次招生院校前列,生源质量稳步提高。2015-2018年,普通类文科投档线高出省控线分数从19分提高到81分,理科投档线高出省控线分数从23分提高到84分。在省外,学校招生始终保持良好态势,录取新生高考成绩普遍高于当地同批次(科类)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控制分数线。

(3)以广东生源为主。学校面向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但以广东为主。多年来,广东生源占学校录取新生人数92%以上,其主要来自惠州、汕头、揭阳、河源、汕尾、潮州、茂名、梅州、湛江、广州、深圳等11个地市,而省外生源仅占录取新生人数8%以下,主要来自新疆、河南、湖南、甘肃、安徽、四川、重庆、广西等省份。

(4)理工科专业录取人数占比逐年提高。近年来,学校根据办学定位、转型发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扩大理工科专业招生规模,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理工科专业录取人数占比逐年提高,2018年,理工科专业录取人数占比达56.2%。目前学校理工科专业在校生8400多人,占比约50%。

(5)师范类专业录取人数占比相对稳定。多年来,学校坚持师范教育优势,合理控制师范生招生规模,2018年师范类专业录取人数比例达29.7%。目前,学校师范类专业在校生4600多人,占比27.6%。

76.学校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生源质量?效果如何?

为提高生源质量,学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建立学生发展资助体系。学校建立较为完整的“奖、贷、助、补、勤、免、减”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设立各种助学贷款、学生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勤工俭学以及学校、企业奖学金等各种帮扶政策和措施,激励考生,尤其是学习优秀而经济困难的考生报考。

(2)提高招生工作服务质量。学校借助各种载体,建立招生宣传与咨询服务体系,采用各种方式为广大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建议和参考,帮助考生合理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一是精心设计与制作招生简章;二是依托《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投放宣传广告;三是开通招生咨询热线;四是在高考结束后,组织人员参加招生现场咨询会;五是建立招生信息网(含手机版)、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平台,通过官网、官微发布招生信息;六是组织招生宣传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招生宣传与咨询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加强大学与中学互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学校与中学直接的合作交流与互动,如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中学名师进课堂等,促进中学生与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学校的校情校史、体验学校校园生活、领略学校发展成果,从而拉近学校与中学生的情感距离,持续吸引优质生源。

(4)重视综合展示学校校情。学校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包括校庆、各地市校友会、国内外学科竞赛、全国知名媒体等,综合展示学校校情、办学成就,加强考生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学校综合情况的了解,提高社会对学校的关注度。

(5)强化学生发展育人理念。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学生二次选择专业,开展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教育,先后颁布实施《惠州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规定》和《惠州学院本科生修读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管理办法》,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

77.学校为学生在学期间提供重新选择专业的政策如何?

2017年,学校修订了《惠州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及《惠州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规定》,两个文件明确规定了学生转专业的条件及办理转专业的有关程序。

78.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学校总体生源数量充足,生源质量稳步提高。但是,专业之间存在生源不平衡的问题,表现为有的专业考生报考人数多,而有的专业则考生报考人数少。为此,一是要加强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吸引优秀生源;二是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途径,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服务与咨询工作。


79.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正确处理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等关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了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满意度,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80.学校建立了什么样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效果如何?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努力构建思想引领、学业引导、心理辅导、就业创业指导以及资助育人五位一体的学生指导服务体系。

加强思想引领。开设“思政第一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设立“校级学生工作项目”,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化管理。抓好“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品德教育。以援藏支教为抓手,重点推进西藏朗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以易班建设工作为重要突破口,主动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发挥“业余团校”“青马工程”“青年学习社”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强化学业引导。实施“嵌入式”教学,充分利用东江大讲堂、创业大讲堂等平台,帮助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优良学风班评比、主题班会、学生评优评先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开展“一院一大赛、一系一小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指导学生申报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走进教师课题组、走进实验室、走进教师科研团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倡导学术研究氛围和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

做好心理辅导。学校建立了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三级”心理危机防御体系,形成了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探索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心理学》《两性婚恋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课程。大力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生存大挑战比赛、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知识图片展、心理电影赏析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重点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引导,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做实就业创业指导。构建“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指导讲座”三结合的就业指导模式,嵌入生涯体验周、简历大赛、招聘大赛以及专题讲座,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利用就业信息平台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区域专场招聘会、行业招聘会,大力推行“一院一专场招聘”等活动,拓宽人才输送渠道。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落实就业咨询制度,精准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以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周、创业大讲堂、创客沙龙、大学生创业实训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沙盘模拟大赛等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载体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健全资助帮扶。学校构建了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全覆盖受助。设立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障碍入学。大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做到“应贷尽贷”。按时、保质、科学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选、评审及发放工作。设有优良学风班、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学习优秀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考研奖励、新生资助专项资金、中央奖补专项基金、学科竞赛奖、少康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设有真维斯助学金、金通助学金、奖门人助学金、佳雅实业助学金、金融成长计划奖学金、TCL集团励志奖学金等企业奖助学金。深入开展“励志之星”评选活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计划”“助梦扬帆”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大学生海外研学、“助学·筑梦·铸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81.学校如何吸引和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

学校重视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惠州学院教研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惠州学院教师系列专业资格职称评审及推荐业绩条件补充规定》《惠州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惠州学院教学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奖励金分配实施办法》《惠州学院教师职称评审实施办法(试行)》《惠州学院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实施细则(试行)》《惠州学院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奖励办法》等文件,激励教师更加主动投入到学生指导工作中。

参与面与参与程度:我校专任教师基本都参与学生指导工作。

82.学校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效果如何?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新生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牢固专业思想,树立大学目标。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深入实际,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对特殊学生做好详细记录,并跟踪服务。进行动态管理。

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的,刻苦努力学习,实现成才目标。毕业生召开就业启动会、优秀校友交流会、职场人士座谈会,组织与就业相关的调研、参观等活动,热心接待用人单位到校招聘,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学业指导,学风建设。辅导员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一是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以及参加挑战杯大赛、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二是指导团员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科技、文体活动。三是鼓励学生参加国(境)外学习、实习、学科竞赛、夏令营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83.学校在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管理理念有待转变,制度有待加强,体系有待完善。

改进措施:转变管理理念,切实做到“以生为本”,把“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体系建设,包括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快推进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指导服务内容,强化指导服务功能,提升指导服务水平等。

84.学校总体学习风气如何?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

学校总体学习风气良好,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满意度高。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强化制度建设,抓管理正学风。学校以制度为抓手,从严管理,严谨治学,制定完善了《惠州学院学生管理规定》《惠州学院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规定》《惠州学院学生考勤管理办法》《惠州学院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等系列制度并加以贯彻实施。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加强学风建设,学校层面每学期开展学风检查,以检查监督促进教师严谨治学和学生勤奋好学,二级学院则以班级为单位,狠抓班风促学风。每学期深入开展考风考纪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加强考务管理,倡导诚信考试,保证考试的客观、公平、公正,营造文明考风。

提升师德修养,以教风带学风。学校把师德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开展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抓好“爱校、爱生、治学”的师德建设。学校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机制,成立了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全日制本科生的任课教师,尤其是对新的任课教师,通过听课、评教、查看教案、当面交流及调研等形式,对教学各环节及育人情况进行评估和督查,加强了对全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规范。另一方面,为全面了解教师的教书育人情况,我校坚持开展学生评教工作,每学期在学生中举行期中教学检查座谈会,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参加网上评课活动,对师德优秀、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认可的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拓宽育人渠道,强实践促学风。学校以援藏支教为抓手重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上好“思政第一课”,抓好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读书月”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充分利用东江大讲堂、创业大讲堂、高峰企业论坛、银行行长会议、创客沙龙、中学名师讲坛等平台,邀请知名学者、行业企业专家、优秀校友、中学名师走进创新创业讲堂、专业课课堂,开拓学生视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开展“一院一大赛、一系一小赛”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指导学生申报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走进教师课题组、走进实验室、走进教师科研团队进行研究性学习,倡导学术研究氛围和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营氛围育学风。学校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优良学风班评比、主题班会、学生评优评先等活动加大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力度,正面激励和引导学生向学爱学。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学及学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进行反馈。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学生培养全过程重点加强诚信建设,建设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力量,以“微电影”“榜样在我身边”宣传长廊等形式大力推介优秀毕业生、创业之星、考研学子等先进典型,传播校园正能量。

85.近三年学校公开处理的学生考试违纪、抄袭作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次数?

近三年学校公开处理学生考试违纪111人次。

86.学生的学业成绩、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如何?

学生学业成绩优异。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三轮《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分别位列184、201、197名,在地方性院校中名列前茅。2016-2018年,学校共有666名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790项,其中,国际级33项、国家级716项、省级1041项;学生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7篇,获得专利授权24项;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分别为80.9%、81.9%、77.8%,远高于全国高校平均通过率49.9%、48.5%、46.2%;英语专业八级通过率分别为74.6%、56.6%、64.1%,远高于全国高校平均通过率40.6%、37.7%、35.8%;学生考取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通过率分别为29.1%、49.4%、47.0%,远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17.0%、13.8%、14.3%。2012级、2013级、2014级毕业班(不含英语、艺术、体育专业)大学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分别为81.2%、82.3%、83.2%,大学英语六级累计通过率分别为23.0%、29.6%、33%。
近年来,学校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形式开展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研。用人单位对2016届、2017届、2018届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9.8%、94.6%、99.0%,表明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认可度高,尤其对毕业生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再学习能力、专业综合能力高度认可。

87.学校是否建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

学校建立了评教(教师教学)、评学(学生学风)双向评价机制;委托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针对2015级、2016级和2017级学生开展了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调查;委托麦可思公司开展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研。

88.学校在学风建设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实效性有待加强。

改进措施: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加强学风专项教育,激发学生内在求学精神和动力;通过开展精品学术活动,鼓励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89.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

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整体较好,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6.53%、96.86%、96.09%,均高于省高校平均就业率,就业质量也稳步提升。

90.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效果如何?

采取措施:
(1)强化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坚持把就业创业指导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施嵌入式教学。

(2)加强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健全完善智慧就业服务系统,构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通过平台进行智能化匹配,实现供需双向精准对接。

(3)继续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加强学校和政府、行业、企业有效对接,整合资源,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区域专场招聘会,大力推行“一院一专场招聘会”等活动。

(4)加强政策宣传和精准帮扶。宣传毕业生基层就业先进典型,做好基层就业管理和服务保障。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助力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5)建立常态化就业评价与跟踪反馈制度。采用第三方测评机构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定期邀请用人单位代表参与就业工作反馈会议,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及时向教学部门反馈,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以上措施,我校近几年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在稳步上升,就业率均在96%以上,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专业对口率及薪酬待遇逐年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


91.学校是如何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工作?

学校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印刷宣传手册,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基层就业和国家政策,树立典型,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就业。如学校拟出台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激励制度,对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给予表彰。

92.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秀校友?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总体良好。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不断提高,薪酬稳步增长,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表明我校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用人单位高度认可。

学校自1946年办学以来,向社会输送了近15万毕业生,是东江流域高级人才的摇篮。涌现出了包括将军、省部级领导、厅局级领导、处级领导、大学教授、教学名师、中小学名校长、知名企业家等在内的众多优秀校友,他们在各行各业爱岗敬业、忠诚奉献,为惠州、全省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中共河南委省委常委江凌同志,全国政协原常委、中联办原副主任黎桂康同志,中联办新界工作部巡视员、副部长李汝求同志,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太平绅士、惠州市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少康先生,广东省军区原副政委张治国少将,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平同志,著名诗人、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同志,惠州市政协主席黄雁行同志,梅州市政协主席陈建青同志,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洪卫先生,广东三正集团董事长莫浩棠先生,佛山市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必胜先生、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煌英先生,中国奥园集团深惠区域公司副总经理张远良先生,广东和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扬青先生,惠州学院科研处处长、二级教授蔡昭权同志,惠州市第一中学校长练伟平同志,惠州市城市职业学院院长邓庆宁同志,全国模范教师廖统生同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谢国平同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钟均宏同志,全国教育援藏先进个人钟映秋同志,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韩丽萍同志等。

9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分别为99.76%,94.56%,99%。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工作整体表现、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意识、业务能力综合能力表现,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文字处理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再学习能力,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工作业绩等方面均表现优秀。

94.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存在问题:我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在工作经验、知识结构等方面缺乏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且大部分教师缺乏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
改进措施:
(1)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与相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培养和聘请相结合,努力建设专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

(2)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构建“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指导讲座”三结合的指导模式。将生涯体验周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树立职业生涯理念。就业指导课融入简历制作和模拟招聘大赛提升学生求职技能。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师范生教学技能等赛事,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面试辅导专题讲座、就业创业校友论坛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有效、专业的就业指导。

惠州学院新闻中心来源:党委宣传部
图:惠州学院新闻中心
编辑:新媒体部 / 黄伟健
责任编辑:林少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23 05:16 , Processed in 1.6414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